卧龙区科技局  

单位概况

 
领导信息
最新热门
 
当前所在位置:卧龙区科技局 > 知识园地

 

    知识园地

 

知识创新工程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28

《知识创新工程》


一、《知识创新工程》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1.目的

2.基本内容

二、《知识创新工程》纲要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总体目标

4.重点任务

5.主要措施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发行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它还包括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有关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目前,我国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能力不强,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将是提高我国知识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知识创新工程》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为21世纪中国科技的振兴做好准备,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是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科学腾飞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国家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关系我国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基础。

  1.目的

  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知识创新系统,形成与国际接轨并具我国特色的高效运行机制和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提高我国知识创新能力和效率,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为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提供坚实基础和不竭源泉,为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支撑和科技战略储备;同时,力争在若干重点学学科领域取得一批国际公认的重大科技成果,解决一批国家建设中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为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作出应有的贡献。

  2.基本内容 

  (1)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与国际基本接轨并具我国特色的“现代国立科研机构体制”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构。 
  (2)转变管理机制,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建立和完善“国立科研机构年度预算拨款制度”。“科研院所研究理事会制度”、“科研人员聘任年限制度”、科学合理的评议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促进国立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业和国际间的合作等。 
  (3)调整结构,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包括一批国立科研机构和若干所教学科研型大学。 
  (4)创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 
  (5)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在对国立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和战略性研究部分采用机构性预算支持的同时,巩固和完善科学基金制,继续组织国家各项重点科技计划,鼓励科研人员通过项目竞争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和社会委托任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

  二、《知识创新工程》纲要

  1.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创新的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的观念,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把握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家需求和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形成有序化、规范化、国际化和国立科研机构科研管理模式,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科技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2.基本原则 

  (1)瞄准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国际科学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问题把握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选择我国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开展科技前沿的创新研究。 
  (2)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证必需的基础学科布局的基础上,选择优势科研基地、优秀科研人才、重点科研方向、伏先安排给予支持。 
  (3)高目标。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创新系统,形成与国际基本接轨并具我国特色的运行机制及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形成宏观有序,管理规范,开放流动,网络化、国际化、社会化的科研组织结构和科研管理模式。 
  (4)高起点。优先支持具有雄厚科研基础、优良科学传统、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大国际学术影响的科研基地。 
  (5)高要求。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能力,一批科研机构及科研群体活跃在国际科学前沿,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一批代表我国知识创新的能力的科研成果。 
  (6)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分工合作,动态优化,试点引导,循序渐进。

   3.总体目标

  到2010年前后,基本达到:

  (1)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具有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及运行机制; 
   (2)重点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其中,若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研究中心之一或国际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干成为能代表我国科学水平、具有解决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问题能力的国立科研机构,并在若干重点学科领域取得一批国际公认的重大科技成果,提高我国科学的国际地位; 
   (3)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4)我国知识创新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包括被引用率)要有较大提高,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的人次要有较大提高,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各种职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有较大提高,获得国际科学组织设立的学术成就奖的数量和质量要有较大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及国际专利数要有较大提高;力争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科学论文总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4.重点任务

  (1)建设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更新观念,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立科研机构体制及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基本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文化。

  (2)提高知识创新系统的效率。建立和健全促进知识传播和知识转移的机构和机制,制定促进知识创新系统各组成部分间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的、与国际基本接轨的知识创新及创新的成果的评价体系、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

  (3)创造有利知识创新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制定并实施《国立科研机构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社会氛围。

  (4)加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

  (5)结合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和《211工程》的组织实施,到2005年前后,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00个左右的国立科研院所、20个左右的跨学科、跨地区或区域性国立综合研究中心、10所左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

   5.主要措施

  (1)做好《知识创新工程》的组织和启动工作。成立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成立《知识创新工程》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语言和监督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制定《知识创新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做好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系统优化。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进行《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展到部门科研机构。试点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选择上海、北京、沈阳和昆明等地区的若干重点学科的研究所进行“连片整体改革试点”,作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特区,整体推进;同时,选择若干基础较好的独立研究所作试点,逐步推进试点工作。

  (2)建立国立科研机构体制和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国立科研机构体制,形成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包括组织、人事、分配、业务和预算管理制度等内容。 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国立科研机构根据国家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主要从事企业和大学等不愿或无力开展的研究发展工作,主要包括某些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科学研究,某些高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共用技术研究,其他与政府职能相关的研究,如国家安全、现代农业、公共卫生、资源环境、灾害、能源、空间、技术监督和计量标准等相关研究等。国立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构。国家科研机构,要瞄准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国际科技前沿,主要从事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科学研究,并为社会提供大型公共科研设施;部门科研机构,主要从事与部门法定职能相关的研究发展工作。

  建立和完善“国立科研机构年度预算拨款制度”。依据国家的预算法规,国立科研机构通过主管部门向国家财政部报送“年度预算申请报告”,经财政部审核、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执行。国立科研机构还应向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在对国立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和战略性研究给予预算拨款支持的同时,整套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合同的方式,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接受企业社会的委托研究。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期间,年度预算中增设相应专项经费。

  建立国立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研究理事会制度”。聘请有关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代表、科技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及本单位代表组成研究理事会,负责对研究院所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咨询和评价。研究院所衽院所长负责制,扩大研究所科研管理自主权。条件成熟时,建立研究所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院所长负责日常管理的现代科研院所管理;理事会负责遴选聘任所长,所长可在国内、外公开招聘,科研管理以行政为主过渡到依法管理。

  建立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聘任年限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录用人员每4年评议和选择1次,通过4~8~12年连续次评议选择,大约20%的录用人员最终成为科研机构的固定研究人员;固定研究人员也要每4年评议一次。录用研究人员任职期间,将由科研机构给予较为稳定的支持,并享有较高的待遇。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议制度和评价方法。包括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科学评价。基础研究要逐步采用国际化评价方法。完善国立科研机构的监督和审计制度。

  大力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国立科研机构与科学组织和国内企业、高等院校等的合作。

  通过实行上述政策和管理措施等,形成国立科研机构科研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文化。新模式是社会化、网络化、国际化;新机制是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公平竞争、择优支持、评价从严、待遇从优、动态调整、激励竞争;新文化是倡导求真唯实、鼓励首创新精神、鼓励合作竞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设立流动人才专项基金。促进国立科研机构、重点大学和骨干企业间的人才和知识流动。在国立科研机构设立面向大学、企业和留学人员的博士奖学金、博士后基金、访问学者基金、客座研究员基金。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合适的形式为国服务。

  (4)继续推进国家各项重点科技计划。制定并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继续组织实施攀登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全面启动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增加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等。配合《211工程》的实施,集中力量建设10所左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

  (5)逐步改善科研环境,建立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体系 加强知识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国科技网、科技文献和科技出版系统、科学观测台站网络等。设立仪器设备更新专项基金。增强科研仪器研制开发能力,缓解仪器设备老化。问题改善实验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动物的供应。较大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安置好离退休科技人员。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改革,为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加强科学普及工作,,一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研队伍的自身建设,提倡严谨、创新、民主、协作的优良学风。科学家要身体力行,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风范。

 

 
bt365体育网址 版权所有 站长:卧龙区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377-63310385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南阳汉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