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区档案局  

单位概况

 
领导信息
最新热门
 
当前所在位置:卧龙区档案局 >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不断创新 着力提升卧龙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
作者:卧龙区档案局郝建炎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5

摘 要: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公民的档案意识不断增强,利用档案维护自身权益和满足自身文化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档案馆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快捷、便利的档案信息服务成为公共档案馆今后发展的理念、职责和定位。

关键词:档案馆 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途径

南阳市卧龙区档案馆以“如何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课题为试点,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分析利用需求,创新服务意识,调整馆藏结构,努力完成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的公共服务模式转变,更在服务环境、方式、内容、水平上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以利用者为中心,满足社会各界利用者的需求,使档案馆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大众化。

1档案馆公共服务现状

2012711,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列入国家规划。档案馆档案服务体系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依法为公民提供档案服务的职责。多年来,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服务手段陈旧、服务平台落后、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2产生问题的原因

2.1服务意识落后

档案馆的从业人员长期在政府机关工作,传统的档案馆工作是一个很少与社会进行人员、物质和信息的交流的半封闭性系统。长期以来受传统机关工作作风的影响,视档案馆为“机要重地”,非常注重传统的档案资源建设,没有认识到“公共档案馆”公共资源建设的重要,没有把档案文化服务看成是拓展档案服务的重要内容,难以融入社会。

2.2服务资源不足

卧龙区档案馆通过对档案查阅的利用率及利用人群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档案利用涉及群众个人切身利益服务成为全年档案利用的重点,查阅对象以社会大众居多,占全年总利用人数的85%。而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匮乏,使很多档案利用者带着希望而来却又带着失望而去。

2.3服务平台落后

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采用的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服务平台知名度不高,群众认知度低,平台建设滞后,公开信息内容更新缓慢,都严重的影响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3对策研究

3.1解放思想,工作中不断创新

解放思想,首先从增强档案馆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入手,改变档案工作人员单一专业型,单纯专业型的素质要求,逐步向复合知识型、能力知识型素质要求方向转变,在档案公共服务建设中,注意吸收图书管理学、计算机管理学、自动调控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档案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与实践技能,为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其次从打造档案馆的文化氛围入手,营造出一个浓郁文化氛围的档案利用场所。再次,创新档案开发手段,引入合作机制,加强与文化、高校、专业学术团体、媒体等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发档案资源,推动档案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最后,逐步调整馆藏档案比重,加大档案征集接收力度,增加专门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三大门类档案的馆藏数量。

 3.1.1 一步一景,一景一文化,营造档案文化氛围

绿树掩映,花香宜人,整洁、优美的庭院环境是卧龙区档案局馆近年来逐步打造的档案馆文化的一部分,一步一景的走廊文化,随处可见的档案宣传版面,内容丰富的宣传册、宣传图,精心设计的档案知识书签、档案征集名片,无不透露出卧龙区档案馆浓郁的档案文化氛围;占地近四百平方的档案阅览室、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藏室为利用者提供宽敞、舒适的利用环境。

3.1.2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精神文明发展

档案馆作为地方文化事业单位,负有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责任,多年来,卧龙区档案馆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投入档案馆基础建设,不断巩固完善的情况下,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挖掘档案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卧龙区档案馆早在1997年底率先建立占地216平方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教育活动,普及爱国知识,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基地1998年初被中共卧龙区委命名为“卧龙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卧龙区文明委授予“卧龙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被中共南阳市宣传部命名为“南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基地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名人档案陈列展为主线,并结合节假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辅,利用馆藏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用档案揭露日军暴行,通过展览的形式歌颂了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斗志,传播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累计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使卧龙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卧龙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摇篮,社会各界人士接受思想教育、激励爱国热情的重要场所。

另外,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充分发挥档案优势,本馆与全国冯友兰学术研究会合作,深入挖掘研究冯友兰哲学思想内涵,将卧龙区档案馆作为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的实践基地。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也把卧龙区档案馆确定为其冯学研究基地。我馆积极为上述单位提供可供研究的参考资料。同时馆藏“中国南阳张衡研究会”形成的天文学术研究档案也成为我馆服务专业研究人员的又一重要财富。

3.1.3 第三方参与,加大合作,打造精品档案文化

近年来,卧龙区档案馆寻求外援,凭借助力,取长补短,盘活馆藏档案,创新编研开发形式,将“死档案”变成“活资源”,努力打造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产品、精品。

(1)与南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百年老照片展”,展出馆藏几百幅老照片,向市民直观再现了南阳百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画面,激励了广大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2)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传记片《青年冯友兰》、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组拍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物·姚雪垠》、与河南电视台合作拍摄庆祝建国六十二周年专题片《走进河南档案》、与南阳电视台拍摄《名人冯友兰》等一系列档案文化影视精品;

3)与唐河县政府合作,为冯友兰湿地公园旅游景区开发提供冯友兰档案资料复制件;

(4)积极主动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编研史料《南阳古今》、《古韵南阳》、《孙文清评传》、《姚雪垠文学创作七十周年》画传、《一代哲人冯友兰》画传,2015年卧龙区档案馆与中州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李自成第一卷手稿》(1-4册),于近日出版发行。《李自成》第一卷创作于作者下放劳动之际,写在粗糙的方格纸之上,保存完整,最为珍贵。而余下四卷,都无完整手稿留存。该手稿 800 多页,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少有涂画之处,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创作历程。该书的出版发行已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为各界研究学者提供了珍贵、原始的素材。

5)利用馆藏珍品档案与南阳当地报刊媒体合作设立档案文化揭秘专栏,系统介绍馆藏名人档案内容,一些鲜为人知的名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让档案走出高墙深院,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成为教育人民的生动教材。为公众开展丰富的档案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档案开放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同时设立咨询台、由专业人员为咨询者解疑释惑,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参观人员留下了“大气、厚重、档案文化内涵丰富”的留言,许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因此与我们成了朋友,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地方特色档案征集工作拓宽了道路。

3.1.4 四方征集,自我完善,满足不同公共服务需求

(1) 调整馆藏接收范围:近年来,卧龙区档案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对婚姻、干部人事、复员军人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不断提高馆藏民生档案的比重。据统计,截止目前,扩大接收范围,逐步调整馆藏档案比例,接收婚姻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档案等涉及民生档案31种,1.9万余卷,占馆藏档案的15﹪以上,不同程度的满足了群众档案利用需要;

2)整合建立涉民档案目录中心。一是对原有馆藏涉民档案进行审查和挑选,建立了31种民生档案目录,二是对人事局就业办、土地房管局、农业办、环保局等单位失业人员档案、职工医疗档案、土地延包档案、村民建房档案等10余种涉民档案目录进行整合,实现与涉民单位资源共享,查档利用资源共享。

3)寻找征集突破口。卧龙区档案馆自1989年开展名人档案征集工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馆藏有哲学大师冯友兰、文学大师姚雪垠、生物学家吴云鹏等多位名人的档案资料。为拉近档案与公众的距离,寻求征集突破口,继而展开人物档案的征集工作,“记凡人成就,为百姓立传”,不仅揭开了档案的神秘面纱,还拉近了档案与公众的距离,其中不乏潜心创作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调曲的阎天民,用一只烙笔弘扬南阳烙画传统技艺的王铁毅,用钢笔画形式记载南阳历史变化的杨保国,用镜头记录南阳城市发展的龚晏茹、王宏俊等多位南阳籍人物,截至目前,档案馆共建立17个人物全宗,由此可见,档案不仅可以记录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也可以记录普通人的成就和人生历程。开展城市记忆工程,收集反映城市建设的照片、录音、录像、碟片及资料共计8019卷、件、张;加大史志谱牒资料的收集力度,共收集张、王、李、周、徐、朱、刘、殷等22种姓氏54册家谱族谱,为公众寻根问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聘请征集顾问,征集特色档案资料6344卷、册、张,极大丰富了馆藏档案的文化属性,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奠定基础。

3.2.1推进数字档案馆进程

做好数字档案馆试点工作,加强完善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服务器等,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全区统一推广使用《世纪科怡》档案管理软件,强化全文检索系统、定期自动更新全文索引,强化权限管理、确保未开放档案安全三方面需求,使档案管理更加标准、有序安排熟练掌握数字化操作技术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目录输入工作,档案全文扫描工作以每年八万页的速度推进,逐步实现馆藏档案全文检索目标。目前,卧龙区档案馆馆藏档案8万余条案卷级目录全部输入微机,通过著录与扫描构建了婚姻、知青、房产、土地、名人、革命历史档案、地方特色等专题目录数据库,已实现全文检索,现代化检索极大方便和满足了群众的利用需要。现在,只需短短几分钟,利用者就可以从档案数据库中提取所需要的档案讯息,并拿到档案证明材料,快捷、便利的档案信息服务成为公共档案馆今后发展的服务方向。

3.2.2拓宽服务方式,开展档案公共服务。

卧龙区档案馆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档案利用及服务的方式及渠道,依托档案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档案利用服务。不仅扩大档案利用的主体,使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使档案文化加以广泛传播,使档案宣传渠道得以拓宽,进而彰显档案的独特魅力,提高档案的影响力。卧龙区档案馆依托河南省档案信息网以及卧龙区政府政务网进行档案相关法律法规的公布及解读、档案文化宣传、档案工作相关新闻动态公布、档案服务宣传、档案收集、接受档案咨询等工作。卧龙区档案馆在卧龙区档案信息网站上举办馆藏珍贵档案图片展览,吸引众多网友在线点击观看,实现了珍贵档案远程服务。2015年卧龙区档案局馆建立“清风卧龙档案”政务微博,公布工作动态,接受社会各界及群众的监督与举报,与网友互动,成为连接档案馆与公众的又一桥梁。同时,利用微信联系便利,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开通“兰台人”公众号,建立卧龙区档案工作群,实时对基层档案室业务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掌握基层档案工作进展情况,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成为全国各级档案馆的必修课,这不仅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也是各级档案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只有更新观念,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摸索实践,充分掌握广大群众的第一手材料,不断调整档案公共服务的方向、内容和形式,把选题的基点放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上,把立意的角度放在他们的客观需求上,把内容的深浅放在他们的接受能力上,把工作的标准放在他们的道德提升上,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利用者,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服务方式,积极主动提供服务,使档案公共服务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真正的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

 

 

 

 

 
bt365体育网址 版权所有 站长:卧龙区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377-63310385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南阳汉都网